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09 09:46
□河森堡
我最近發現一個節約時間、提高效率的方法,就是每日都堅持做一些深度閱讀。
人類往往會有這么一個狀態,即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,就會感到“饞”。而在很多時候,人們會把“饞”和“餓”相混淆,一旦饞勁兒上來,就可能會沖動地吃很多垃圾零食,特別是高糖食品。
但這些東西無法解決“饞”的問題,超量吃零食,不僅需要額外的時間、精力和錢,還有損健康。想要徹底解決“饞”的問題,其實最需要的是補充高質量的蛋白質。
在文化上,人類也有個類似的機制,即人的大腦需要“意義”來滋養,如果沒有攝入足夠有價值的信息,人就會反復咀嚼“垃圾”內容。
網絡上的“垃圾信息”,內容可能既不重要也不有趣,但總有好多人在那里情緒激動、急赤白臉地爭執,除了出于營銷目的起哄之外,或許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因為人們的大腦在普遍饑渴“意義”,需要吃“精神辣條”。
我之前經常會不停地刷社交媒體,沒完沒了,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,我能感到自己的大腦沒有被滿足。不過,有時我刷到一篇深度好文后,花個幾十分鐘讀完,那種繼續“刷”的沖動往往就不見了,因為大腦的虛無饑渴被有價值的信息驅散了。
現在我每天讀一個小時的書,就能少刷三個小時的社交媒體,節省下來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,不僅效率高,情緒和注意力也改善很多。
所以,大腦“饑餓”時,直接去吃“牛排”,別嗦“辣條”吧。特別是“精神牛排”還不貴,有時甚至免費。